自行设计建造,我国最大救助船“南海救103”轮即将出海执行任务
“估计会在海上待几个月。”今年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03”轮正式投入使用,3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受南海救助局邀请,登上停泊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海救助局基地的“南海救103”轮进行参观。据介绍,再停上几天,这艘目前国内最大的救助船将要启航,奔赴大海执行任务。
▲“南海救103”轮
据悉,该轮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为深远海大功率多功能综合救助船,总长136.9米,型宽26.7米,型深11米,设计吃水6.5米,系柱拖力350吨,续航力16000海里,自持力达90天,堪称“救助船里的大块头”。
在现场,记者看到“南海救103”轮甲板铺着厚实的木地板,船长马海栋介绍称,这是考虑到救援船的特殊性,“台风天我们出去救援的时候,风大浪大,金属船板很容易打滑。”
▲“南海救103”轮船员
南海救助局强调救捞精神,“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给自己”,在这艘船的设计过程中,救援能力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南海救103”轮监造组组长张尚耀展示了这艘船的详细情况,从水面遇险人员搜寻救助、深远海遇险船舶拖曳救助、海空立体搜寻救助支持,再到对外消防灭火、应急抢险救助、信息传输与应急指挥、溢油污染监测,各类先进设备、技术层出不穷。
▲马海栋介绍船上设施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DP3动力定位系统,这意味着“南海救103”的动力系统有三个独立机舱,其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船只都能继续保持作业。另外,“南海救103”轮还配备有6000米自主式无缆潜航器和深海拖曳系统,可以进行深海探测、搜救等任务,被业内评价为“填补了中国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的空白”。
参与见证了“南海救103”轮的设计、建造工作,张尚耀对这艘船充满自豪,“希望以后会有更多我们中国自己的先进技术投入到救援事业中来”。
黄文庆同样也是船长,这位在救援一线工作了28年的救助局老成员,和马海栋搭班以老带新,共同负责着这艘特殊的船。他把“南海救103”轮比喻成“继承融合最优秀基因的神童”,他告诉记者,自己初次登船时感到很震撼,“好多设备以前都没接触过。”这段时间,黄文庆、马海栋和船员们已经训练过无数次,也和这艘船磨合得足够好。
红星新闻记者周炜皓
编辑张寻责编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