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散打|土味没了 意味变了,足球跟这个世界一起换了模样
方舟,前《深圳晚报》体育记者,多次现场报道世界杯等大赛,球评人。
在一个大赛错乱进行的年份,以乌龙打开进球账户也许带着某种隐喻。从埃德绝杀法国的远射到德米拉尔自摆乌龙,欧洲杯历史上两个相邻的进球间隔了5年,这不是4加1的等待,被新冠切割的人类时间轴,前后陌生得就像两个世界。
摆乌龙的又何止是德米拉尔?那个明显的禁区手球被主裁视而不见,居然继续逃过了鹰眼;电视转播偶尔信号中断可以理解,可为什么连个比分和时间标记都没有?足球链条上的很多人似乎都生疏了业务,零零星星的现场球迷神情恍惚,赛后接了活还要码字的我,甚至不知该去哪里翻翻新闻。
我的情绪压在土耳其身上,下半夜硬扛,总是期待一些野性。认知里土耳其对待大赛的态度,要么缺席,要么出位。2002年世界杯伊尔汗划过卡洛特头顶那道彩虹,2008年欧洲杯土耳其逆转三部曲,是多么解困的剧情。可这一次,本该一身匪气的星月军团踢得像群绵羊。半场零射门,落后了不是激发逆转基因,而是平静的继续挨宰。苦了伊尔马兹,跑到法甲夺冠,为高龄跳槽立了典范的国安旧将,在欧洲杯演绎的却是求而不得、力不从心的职场困境。
场上唯一比伊尔马兹老的是基耶利尼,这个被苏亚雷斯咬过的老实中后卫,居然频频出现在土耳其禁区,学起了过去不安分的皮克——高位压迫全线进攻的意大利显然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用酣畅的大球取代1比0主义固然过瘾,可是问问老一点意迷,他们心里踏实么?意大利足球过去的成就,哪一次没有过急流、历险滩,从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念叨着刷新不败记录,真的能走很远吗?
早上撑着眼皮翻朋友圈,感叹欧洲杯的热情早已不如当年,被疫情消磨的体育市场没有那么快恢复。而身处大数据个性化投喂信息的时代,在更年轻的群体中间,也越来越难找到共同记忆和情感的载体。可乌龙归乌龙,平淡归平淡,生活还是要继续,世界在努力恢复原来的秩序,欧洲杯带来的精神按摩,总归能让我们放松点。
编辑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