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碰到就要截肢?警惕海鲜中的“致命菌”!

时间 • 2025-07-22 13:35:05
弧菌
感染

近日

#2岁幼童感染创伤弧菌面临截肢#

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图源:微博截图

广东珠海的2岁男孩

和奶奶去菜市场时接触了鱼

随后感染创伤弧菌

医生称男孩右脚

将有可能被截肢

图源:时间视频

那么

创伤弧菌为何有如此威力?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如何伤人的?

我们在吃海鲜时

如何避免遭遇创伤弧菌感染?

不小心被海鲜刺伤

担心引起创伤弧菌感染怎么办?

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

创伤弧菌感染并非个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感染创伤弧菌而截肢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2024年4月,澳门卫生局接获1例创伤弧菌感染报告。据悉,患者是一名62岁男性,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4月15日因发热、腹痛及腹泻半天,到医院急诊部就医并留院治疗,体检无明显伤口;16日病情恶化,出现休克症状,及后转至深切治疗部继续治疗,血培养显示创伤弧菌;于17日病情恶化死亡,诊断为创伤弧菌及感染性休克。

2023年9月,福建惠安的57岁渔民江先生在海田作业时,不慎刺破腿部后出现了脓毒性休克,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经检查确认,江先生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经过十余天的生命支持、抗感染、脏器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后,江先生的病情趋于平稳。不过,因患者左下肢深部组织严重感染、骨质坏死,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而危及生命,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医生为江先生进行截肢手术,彻底清除腿部的感染源,保住他的生命。

2023年7月,广东深圳一男子不慎被罗非鱼骨刺伤手指,直到觉得不适才就医,此时离他受伤已经超过了40小时!医生发现,男子的中指发黑,靠手掌的关节位置肿大,整个手红肿不堪,更危险的是,男子还出现了感染性休克。为了保住男子的性命,医生不得不截除了坏死的手指。经过检查,医生确认男子感染了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为何如此危险?

创伤弧菌也叫海洋弧菌,它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之一。这种细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的革兰氏阴性弧菌,分布极广,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海鱼、虾、螃蟹、贝类、海胆等海洋生物都可能会携带它。由于创伤弧菌的毒性太强,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弧菌本身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创伤弧菌还能通过伤口进入体内。这可能与它表面上那层荚膜有关,它好像一层盔甲,阻碍了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并且还能形成生物膜,就像让你得蛀牙的那些细菌似的,给自己撑个保护伞。

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

图源:北京协和医院

除此以外,创伤弧菌拥有铁代谢途径,血液中的大量铁元素可能也在推波助澜,这也使得在镰刀细胞贫血症、慢性肝病和血色素沉着病等使身体铁含量增加的疾病中,创伤弧菌的感染风险更大。

创伤弧菌感染如经胃肠道进入体内,或许只会引起水样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然而如果经皮肤入血,其结构中的内毒素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且一些蛋白酶也会对机体产生损害。

该名患者伤处从A到B仅经历4个小时,

由此可见创伤弧菌感染发展十分迅速

图源:arstechnica.com

患者受损处皮肤首先会出现红肿,坏死后开始变色,进而出现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往往还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据统计,每5个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就有1个死亡,如果在感染后72小时才开始抗生素治疗,死亡率几乎为100%。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是如何伤人的?

那么,有哪些途径可能感染危险的创伤弧菌呢?

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教授周凌云告诉记者,创伤弧菌适宜在温暖的海水中生存,因此,温度较高的夏季是该菌所引发感染的高发期。创伤弧菌感染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皮肤表面的创口感染,比如在海边游玩或工作时,身上有伤口接触到海水,或是在处理海鲜时被刺伤。

二是经口感染,吃到了不洁的海洋制品,尤其是较难熟透的壳类海鲜时,会引发胃肠道及其他续发感染。

创伤弧菌的毒性较强,潜伏期平均为24小时。约50%—70%的患者会在一两天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明显,伤口周围或感染肢体末端皮肤呈黑紫色,有水疱。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周凌云表示,经创口感染的患者一般症状轻微,少数患者肢体破损接触处皮肤、肌肉坏死,进而可进展为继发性脓毒症,严重的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导致的感染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人群继而表现为高热和寒战,并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当病原体经消化道入血后,可继发脓毒症,主要表现为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如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在48小时内发展为脓毒症休克乃至多器官衰竭。

如何预防创伤弧菌感染?

图源:包图网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呢?

1.在处理鱼、虾、蟹等海产品时戴手套等防护用品。

2.创伤弧菌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30℃—40℃的海水,高温烹煮可以有效杀死它。

3.预防创伤弧菌感染,还要尽量避免伤口接触海水,避免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尤其是贝类,如牡蛎。

4.研究显示,有酒精性肝硬化、基础肝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病或有酗酒习惯的人群,感染创伤弧菌的风险较常人会更高。因此,这些高风险人群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要注意。

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

担心引起创伤弧菌感染怎么办?

在处理海产品时,如果我们不小心刺伤皮肤,但又担心引起创伤弧菌感染,我们该怎么办呢?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海洋生物质量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刘慧慧表示,如果伤口较浅,对于非高危易感人群,应立即将血挤出,然后用碘伏进行冲洗、擦拭,以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如果伤口较深,且伤口里留有海洋生物的钳、刺等异物时,需要经过基础处理后立即就医。自行处理后,如果伤口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局部出现红斑,同时伴有高热、畏寒等症状,就很有可能是被创伤弧菌感染,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生食海鲜或海鲜刺伤、海水接触史。

刘慧慧强调,创伤弧菌具有嗜盐性,自行处理创口时,切忌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这种处理方式只能加重感染。此外,用米酒、食醋消毒等土办法来处理伤口,均对杀灭创伤弧菌无效,甚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引起伤口感染。

天气渐热,“五一”假期临近

在此提醒大家

处理海鲜或到海边游玩时

千万小心致命细菌

来源|科普中国、央广网、封面新闻、中国食品网、时间视频、国家应急广播

编辑|崔竞旖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