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环评“红黑榜”,这些企业遭起了
在川注册环评编制单位从30家发展到近500家,这些单位质量参差不齐,给环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也给重大项目推进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加快环评速度,同时提高环评质量,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创新机制,建立了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制度。2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通报了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制度有关情况。
“红黑榜”目前共有三个层次名单,分别为重点监督检查名单、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三个名单层层递进、惩处力度不断加大,违法成本不断提高。
对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的信用管理对象,全国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其编制的环评文件复核将提高抽取比例和频次。对列入“限期整改”的信用管理对象,限期整改期间全国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受理信用管理对象报送的环评文件。列入“黑名单”期限为5年,黑名单期间全国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受理信用管理对象报送的环评文件。
截至目前,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抽查复核了894份环评文件,共对61家编制单位及93名编制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和失信记分,累计失信记分155次,查处力度位于全国前列。
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已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已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重庆丰达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已列入“黑名单”。其中,德阳显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环立新环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在四川省范围内均被通报并失信记分2次。
“红黑榜”对环评文件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实施“双罚制”。例如,一家环评编制单位进入“限期整改名单”,那么它无论换哪一位环评工程师,限期整改期间都不能以本单位名义报送环评文件;如果一位环评工程师进入“黑名单”,那么他无论换到哪家公司,5年内也无法以自己名义签字报送环评文件。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四川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2021年度监管工作方案,计划3年内完成不少于600本环评文件抽查复核,对化工、医药、冶炼、建材、酿造等重点行业加大抽查比例,开展环评编制单位现场检查不少于60家次。同时,针对一些小微企业反映的“环评贵”的问题进行调研摸底,并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环评收费行为。
红星新闻记者严丹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