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银昆、内宜高……58名“无名氏”上户:流浪乞讨被收治,参考发现地取名
近日,在四川自贡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努力,终于为在自贡市社会福利和康复治疗中心(以下简称:自贡福康中心)接受治疗的58名患者完成了集体落户,结束了他们最长达7年的“黑户”生涯,同时还购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8名“无名氏”的集体落户,意味他们从社会救助体系转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老有所依。
张五星、魏白果、刘瓦市、唐木林、李自井、周银昆、内宜高……5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在一份名单上看到,上面58人的名字几乎都是与自贡本地和周边多条高速公路名称有关。据自贡福康中心负责人介绍,这58人是该中心自2014年起收治的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障碍患者。之前,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无名氏。进入救助系统后,为了便于管理,便参考其发现地名称,重新取了名字。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患者“内宜高”的户口登记呈报表上这样记录到——性别:男;出生日期:约45岁;救助简要情况:2015年2月21日内宜高速交警队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该员并送至自贡市救助管理站,经工作人员多次询问无法表述自身信息且行为异常,送至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后仍无法表述自身信息,后安置市福康中心。
据悉,在自贡福康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一部分在工作人员努力下找到了亲人回到原籍,另一部分患者则由于自己说不清来历,也查不到身份信息,“无家可归”,成了名单上的一员。
据悉,2015年,自贡市民政局和公安局联合下达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2016年,自贡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为特困供养和城乡低保对象购买医疗保险的通知》,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上户)资料摞起来有一米多高。”自贡福康中心医保科工作人员杨进才告诉红星新闻,上户资料包括申请书、医学诊断证明、户口登记呈报表、各区县民政部门和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原始资料等,此外还要对每一名申请对象进行面部识别和通过DNA查询其身份信息。
2020年6月,自贡市公安局贡井分局筱溪街派出所民警先后多次上门采集血样,将血样信息录入全国DNA信息库进行亲缘比对,排除拐卖、遗弃、伤害等涉案情形后,按流程将“内宜高”等58名患者落户到自贡福康中心(集体户口)。同时,在自贡福康中心所在的贡井区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为他们尽数购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个工作历时近一年。
“通俗地说,就是患者的生老病死都有人管,再无后顾之忧。”自贡福康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集体落户,意味着58名患者从社会救助体系转为社会保障体系,不但大大减轻各区县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资金压力,患者住院期间还可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并纳入特困对象集中供养。
红星新闻记者袁伟
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