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系列③丨从6%到10%,各地2021年GDP增速目标保守还是激进?
各地制定GDP增长目标,一般都会结合现实,尽量做出稳妥靠谱的数字。这一数字不宜太高,也不必太低,最真实理性的预期才能给投资者足够的信心,才能更稳健地推动经济增长。
连日来,全国多地召开地方两会。面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多个省市发布了2021年GDP预期增长数字。据报道,北京、上海、广州将2021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6%以上;河南、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到8%,四川定下的目标是7%以上,其中成都提出增长要在7.5%左右;另外,湖北与海南的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均在10%以上。
当前对国内各省市2021年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疫情,另一个就是国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冲击。受到上述两点因素影响越大的地区,新年经济变化的幅度也会越大。比如,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及其周边的城市,由于在2020年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一度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而由于前一年较低的GDP基数,当地在2021年有望实现较大规模的增长幅度,制定10%以上的预期数字也算合情合理。再如,海南受到自贸港优惠政策的影响,在2021年的政策红利将会比较明显,当地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可以预期偏高,这对吸引投资、合理配置资源也大有裨益。
北京与上海将经济增长预期数字设定在6%以上,虽然没有特别高,考虑到本身的经济体量,也算稳妥的预期。反观中西部省份,比如成都将经济增长的预期设为7.5%左右,其实也是考虑到了诸多现实情况:巨大的内需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全球经济遭到疫情冲击,过度依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的地区,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包括成都在内的中国诸多新一线城市,大多具备较为强劲的内需动力,通过国内投资与消费形成的正向循环,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双循环”,并配合城市产业升级换代的进展,保持较为理想的经济增速完全可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多地被寄予扩大内需市场的厚望。比如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首发,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等,广州要以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甜蜜经济带动消费增长。上海要求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成都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框架下,提出扩大内需,注重需求侧管理,创新国际消费供给,积极发展服务消费,重点培育跨境消费、定制消费等新消费模式,首次进入当地“两会”重要议程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也提到,积极培育新消费业态、引入新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等。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2021年经济有望增长8.1%,这一预期比国内不少省市的预期都高。相比之下,中国各级政府对本地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加务实理性。立足现实才能保增长,基于现实的理性分析,2021年各地的经济增长目标可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西蒙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