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地方自设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部取消号码并入12345热线
今后,打政府便民热线,一个号码就可解决问题。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高为企便民服务效率和水平进行部署,并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吹风会,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审改办协调局局长迪晶在会上介绍,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推动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从群众的角度看,可以从原来的“打多个号码”变为“打一个号码”,解决问题、反映诉求更加方便及时。
▲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审改办协调局局长迪晶
迪晶表示,从政府的角度看,可以进一步强化整体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体现一个窗口服务,有效解决热线分散、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既能保障投诉建议处理的公正公开透明,提高服务效率,又有助于节约集约利用政务服务资源,减少财政支出。
迪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书面调研了31个省(区、市)政务服务热线归并工作情况,并赴北京、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份实地调研,与相关部门召开了22场工作会听取意见、共同研究,汲取了一些地区推进热线归并的探索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兼顾不同地区的工作基础,综合考虑相关部门业务办理实际情况,起草了这份文件。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意见》。经李克强总理签批,近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
迪晶表示,在文件起草中,坚持属地管理和部门指导相统筹。充分发挥各地区在热线归并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配合衔接。坚持诉求受理和业务办理相衔接。12345热线负责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回答一般性咨询,不代替部门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办理相关业务、实施监管执法和应急处置等,形成高效协同机制。
此外,坚持便民高效和专业支撑相结合。拓展热线受理渠道,完善知识库共享、专家支持、分中心联动等机制,明确司法、人社等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在12345热线设置专家座席位,并建立本行业专家选派和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热线接通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加强12345热线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政务服务平台等共享联动。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加强研究分析。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各地政府的便民热线号码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对此,迪晶介绍,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主要是地方政府开展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文件中作了一些具体规定。
第一类对于地方自行设立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要求全部取消号码并入12345热线。
第二类对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但是在地方接听的热线,具体涉及到32条热线,按照要求以三种方式并入12345热线。
第一,整体并入。对于话务量相对较少,企业和群众拨打频率比较低的一些热线取消号码,同时取消座席,整体并入12345热线。
第二,双号并行。对于群众知晓率比较高、话务量也比较大的,实行双号并行,保留号码,话务座席并入12345热线统一管理。同时,也考虑到各地的进展情况,没有进行简单的“一刀切”,允许一些地方不具备归并条件的热线,可以保留话务座席,但是与12345热线建立电话转接机制,具体由各地区自行决定。文件还要求,允许一些地方先行一步,已经取消了的号码,原则上不再恢复。
第三,设分中心。对于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务院部门在地方设立的热线,以分中心的形式归并入所在地区的12345热线,保留号码和话务座席。12345热线回答一般性的咨询问题,相对专业的问题,通过三方转接、派发工单等方式,由部门设置的分中心办理。同时,支持各地区对于设置分中心的热线进行实质性归并探索。
据悉,文件也鼓励各地区开展探索,建立12345热线和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以及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建立区域内的12345联动机制。通过这几方面的安排,系统推进下一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