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年年丰,总有梦“袁”时!今天,我们很想您!|袁隆平诞辰94周年

时间 • 2025-08-04 15:50:54
马达
水稻
杂交

他是“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但他亦是一位赤脚农民

一位草根农校教师

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今天(9月7日)是袁隆平诞辰94周年

深切缅怀,深深致敬!

(图源:央视新闻)

年轻时

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

人们就不能生存

最终,他说服了父母

1953年,24岁他服从分配

到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任教

大学时期的袁隆平

(图源:共青团中央)

1960年前后

由于自然灾害影响

普遍吃不饱饭的情况

让袁隆平深切体会到了

什么是“民以食为天”

也就从那一刻开始

他将“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奉为终生的追求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专注科学研究

(图源:共青团中央)

袁隆平没有食言

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

他把大半辈子都交给了稻田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

1997年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虽历经数次失败

但最终开辟了中国粮食大幅增产的新途径

这是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

(图源:新华社)

在获得2010年度三农人物特别大奖时

袁隆平曾说虽然自己已经80岁了

但还很年轻,是个“80后”

要继续为水稻事业做贡献

梦想是在“90后”的时候

实现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

从2012年起

袁隆平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

向第四期超级稻发起攻关

两年后

平均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达成了

2014年的一个采访中

袁隆平说

“1000公斤满足了,压力也大了

我现在还是老骥伏枥

还是想攀高峰,更攀高峰”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片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袁隆平一生成就斐然,表彰无数

但他一直惦记的仍是“下田”

用他的话来说

“一到超级稻田里,

我就兴奋起来了,

就不累了!”

2019年9月29日

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记者问他

“您拿完奖后有什么打算?”

他说

“明天还要到田里去,

晚上睡前我就在想,

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

有没有病虫害?

气候是不是干旱?

我还得算算,

一亩田有几千万谷粒,

算起来不得了。”

2019年9月,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

(图源:新华社)

袁隆平把一生都交给了杂交水稻

去世前两个月

他还坚持在海南杂交稻基地工作

病危之际

他每天都挂念水稻、问天气

“人就像一粒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留给中国种业的种子

正在生根发芽

在袁老离开的三年多里

他生前牵挂的稻田

迎来了一个个好消息

2018年10月

袁隆平曾提出超级稻

亩产1200千克的产量目标

2018年,亩产1116.3公斤

2019年,亩产1090.2公斤

……

2023年,亩产1251.5公斤!

超级稻产量创造了新纪录

也实现了袁老的未竟之愿

(图源:人民日报)

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

中非友好穿越时空、

跨越山海、薪火相传

近年来

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

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

丰富非洲人民的

“粮袋子”和“钱袋子”

切实推动了非洲

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

向湖南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

赠送了一份特别礼物——一套马达加斯加的纸币

之所以特别

因为在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纸币上

印有一幅杂交水稻的图案

(图源:新华社)

为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从2007年开始

中国专家扎根当地

推广适应的杂交水稻品种、

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水稻种植户、

帮助改善土质结构

到2022年12月

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

累计推广面积7.5万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约7.5吨

帮助当地向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迈了一大步

5月8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收割水稻。(图源:新华社)

在袁隆平院士去世之后

2023年

马达加斯加原农业部官员菲利贝尔

特地来到湖南长沙

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献上了

一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大米

菲利贝尔说

“如果没有袁隆平教授,

马达加斯加就不知道有杂交水稻品种。

没有杂交水稻,

马达加斯加就不能像中国一样发展。”

率性、淳朴、刚毅

毕其一生,专注田畴

不断试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让我们缅怀袁老

致敬他不平凡的一生!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等

编辑|宋锐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