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有钱人和你想的真的不一样……丨21读书

时间 • 2025-07-28 02:07:12
收入
金融
投资
我们
财富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21君: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奇迹,现在中国财富多了。但是,如果你搞不懂为什么财富多了,也搞不懂现在财富的内涵是什么,那些财富照样跟你不沾边。你知道,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财富是一个狭义的东西,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累积、过去资产的集合,所以量少。

本文内容选自《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博集天卷授权发布

编辑丨陈思

配图来源丨图虫创意

金融其实不难,也离你很近。学习金融的逻辑,洞察财富的道理,这本书真的很有料。

——巴曙松香港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

题记

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话:

“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的时候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

这句话应该会让很多人觉得刺耳,这违背了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我们公认的逻辑是:勤劳是美德,勤劳致富,我们也习惯于以勤劳而自豪。所以,父母和长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项硬本事,要专注自己的职业,再加以勤劳,你就会富有,就会成功!

但是,今天我要帮大家算一笔账:即使你是律师、医生、教师或科学家,即使你是职场上的佼佼者,哪怕你一小时收入500元,一周2万元,你一年下来的总收入104万元。

这虽然算高收入,比年薪12万元高多了。但是,按照现在的房地产价格,在北京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需要800万!因此,百万元年收入很难说太富有。硬工资可以使你日子过得好,但是富不起来。

无论你每天、每月收入多少,只要是按劳动时间乘以单位时间工资来计算你的收入,你就难以超越小康水平太多。道理在于,你跟别人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一辈子工作的时间就几十年。看着钟头苦干,不是致富的理想道路。你还要有投资收入,财产性收入。

而巴菲特的这句名言也在告诉我们:如果你只是靠月工资,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入,那么,你就很难富有!因为资产、股权可以24小时赚钱。他讲的其实是“无产不富“的简单道理。年轻时期重点是培植人力资本、学习知识、积累技能,中年时期重点把人力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到50岁后就主要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你的职业和身份是什么,你都应该学习金融、熟悉金融,了解如何利用金融管理自己的一生,帮助实现人生梦想!

图片来源/图虫

对很多人来说,金融似乎太高大上,是一个搞不懂的迷。而对其他人来说,金融只是一门钱的生意,所以是一个很现实、低俗的事,就像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也就是君子立身行事应以道义为本,道义价值重于物质利益,不要动不动就谈钱!

那么,金融到底是什么?是为啥、为谁、为何?金融难道真的只是“用钱赚钱”的事情?

金融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跨期价值交换问题,比如,张三今天把10万元借给李四用,同时李四承诺一年后归还本金并付利息10%,这样,张三牺牲今天的钱以换得未来的收益,而李四要牺牲未来的收益,但今天可以先用上这10万元钱。还有你可能知道的股票投资、基金、债券、保险等等,这些都是交易双方跨越不同时间点所做的价值交换。

一旦你用这个角度看待金融了,就能理解,金融从来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思维。传统习俗、迷信、宗教,包括爱情、婚姻、家庭、礼尚往来,以及儒家、基督教等文化的背后,其实含有丰富的金融逻辑。

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人类做了很多文化和社会组织创新,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跨期承诺的挑战,提升人与人之间跨期交换的安全度。

比如,“养子防老”就是一种金融安排,让儿子作为父母防患于未然与养老保障的载体,儿子年幼时父母在其身上投资、供他读书,等儿子长大了必须回报父母,所以,父母跟儿子之间也是在做跨期交换。

虽然我们不用金融的术语来表述这种传统的人格化安排,但其功用实效跟金融产品一样。可是,这种养子防老的安排是否靠得住呢?这就需要孝道等“三纲五常”道德伦理,去约束儿子的行为,保证他不会“跑路”逃债,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对“不孝”历来就是“零容忍”。

也就是说,许多文化内涵实际上是因为金融市场缺失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本来应该由金融解决的一些问题而来的。这也意味着,一旦金融市场发达了,许多传统文化内涵就会变得多余,就需要改变。

图片来源/图虫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奇迹,现在中国财富多了。但是,如果你搞不懂为什么财富多了,也搞不懂现在财富的内涵是什么,那些财富照样跟你不沾边。你知道,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财富是一个狭义的东西,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累积、过去资产的集合,所以量少。

从数千年前村落里的跨期交换到现代人的借贷买房,从个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到国家发债减税的选择问题,金融始终伴随着我们。尤其是现如今有了金融市场,财富不再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也包括了未来收入的贴现值。也就是说,今天说到的财富是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之和。而之所以能够把未来预期收入也包括在今天可以花、可以再投资的财富里。我们不应该再回避它——我们应该看明白它。

对你来说,学会正确利用金融帮你做事,就非常关键。你可能会说:“马化腾、王健林都是靠创业而成为亿万富翁的,金融对他们当然有用。可是,我就喜欢做工程师,今后不会去创业。那金融对我有什么用呢?”对于工薪阶层的你,不仅要有资产,要有金融投资,还要搞懂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运营好自己的投资,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就以投资美元为例,如果以1925年年底作为起点,以2014年年底作为终点,假定当初你有1万美元做投资,而且每年利息和分红都重新投入同样的金融产品,那么,这89年里,如果一直把钱投在短期美国国债里,到2014年年底就成了21万美元;而如果一直投资小公司股票即小盘股,到2014年年底你会有2.7亿美元!所以,不同的投资安排,收益千差万别,风险和其它指标也大为不同。不管你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学习金融逻辑知识,把控好财富投资。

现在你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拥有了一定事业的中年人,或者是已经成功退休,在管理自己的投资的人,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应该了解金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掌握现代理财和致富模式,让自己有财产性收入。创业是超越小康的路径,但不是唯一路径,金融投资也可以实现财富梦。

图片来源/图虫

赠书福利

原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浓缩20余年研究和常春藤名校授课精华,帮你养成金融思维,解“为何现代人勤劳而不富有、富有而不幸福”之惑。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是一本帮助普通大众认清财富本源,学会用金融思维看懂世界的国民金融通识书。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几乎没有公式和金融模型,却能从历史的角度和量化分析的视角来帮助读者建立金融思维,用更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升级认知模式。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作者:陈志武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博文天集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3名(点赞数需不少于50)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三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陈志武金融通识课》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微信ID、手机号、地址均视为同一读者)

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获得赠书的小伙伴记得按照时间留下你的地址,逾时不候喔~(所以点赞前3的截止时间是10月2日20:00左右哟~注:准确的时间以21君的截图为准)

21君

小伙伴们,对于作者的说法,你们同意吗?你如何理解金融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跟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