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科股权之争,我们坐下来,谈一谈

时间 • 2025-07-21 07:28:19
股东
情怀
管理
文化
规则

我曾经说过,希望万科股权之争能成为商学院的案例。当然是就能够完满解决的一面而言。而很多关注万科股权事件的朋友,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就是,希望它能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代公司治理和商业文明建构的里程碑。

共识的达成,需要弥平理念的巨大鸿沟。任何一枚重大商业事件,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万科股权事件,更是歧见纷纭。有两方面的分歧尤其令我困惑。

一种是规则与情怀的关系。有一位所谓的专家就万科事件评论说,只讲情怀不讲规则是耍流氓,矛头直指王石。但就我了解到的信息,王石及其管理层从来没有说过,只讲情怀,不讲规则。他的本义是,规则之外还有情怀,就是既要讲规则,也要讲情怀。

将市场规则与人文情怀截然对立起来,不知是哪里来的逻辑。规则说到底是价值观的凝聚,而价值观的后面,必然要体现群体的共同情怀。市场领域要警惕情怀的滥用,但规则再冰冷,也是人的意志的物化并经由人来执行。规则不是机器。

我个人猜测,有些论者将王石的言论片面理解为,他是要将情怀凌驾于规则之上,与其言辞的表达方式有关。我对此略有体会。早年采访王石时,我常常惊讶于他的坦诚与透亮,几乎有问必答,毫无保留。那时负责媒体关系的肖莉,总是十分紧张

我并非要为王石针对宝能系的不当言辞辩护,而且他也为此道歉了。我只是想加个注解,像王石这样,家境不赖,做企业做到行业的最大,“高龄”登上了珠峰,挤进了哈佛学习,居然还被选为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可以想见,他身上的那种孤高自信随时都要外溢出来。

但即便如此,花样年创始人曾宝宝也说,王石,讨厌你牛逼拽,尊重你情怀在。前两天深夜,工作交付完毕后,我郁闷地问自己:“情怀”二字,今天何以被羞辱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难道商业文明的建构只是资本的原始森林?

还有一种是股东(股权)至上主义。没错,职业经理人是为股东打工的,是在董事会领导下工作,而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过去有很长时期,我们对产权的保护制度是不完善的,因此强调对股东的敬重甚至敬畏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层只能成为股东的奴仆?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创造了颇具特色企业文化的万科管理层,对明显与企业基因特质迥乎不同的股东,是否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异议)?事实上,在很多国企和民企,老板文化相当盛行,职业经理人岂敢说半个不字。而异质文化的万科管理层,加上一位说话直率的董事长,他们对大股东的态度就不可能是毕恭毕敬的。这种不恭敬,是否就成了被指责为“公司治理混乱”的依据?

有个说法是,大股东入主万科,动机如何,不是管理层应该关心的;如果宝能系能够掏空万科,是姚振华的本事。这种观点,再联想起宝能系提议罢免万科现在所有董事、监事的行为,我老实承认自己在高温的广州也感觉到阵阵寒气扑面而来。

理论上说,公开、理性的讨论,有助于厘清认识方面的误区。但悲哀的是,每个人都只看到他愿意看到的事实,遑论情绪主导下的认知。至少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歧,从私下辩论的情况看,我没有看到认识和理念是在弥合。

但这并不妨碍万科事件走向和解。王石已经为自己的言论公开道歉,华润对宝能系的罢免提议表示了异议,宝能方面也称对管理层保留了期待。那么,下面就是几方股东和管理层,撇开相互指责,坐下来平心静气商谈的时候了。

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有两个朋友问我,万科股权之争会是何种形式的结局。其实,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不计其数的分析和揣测,包括赤裸裸的阴谋论。就如同对英国脱欧,对A股走势,概率上说,总有一种分析是与结局吻合的。

我个人猜测,王石很快会提出辞职。根据万科内部的信息,王石最关心的,是万科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及管理团队,能否在新的大股东入主后得以薪火相续。不论你如何不喜欢王石,但万科30年来形成的文化和治理制度,至少为我们平庸乏味的商业模式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色彩。从我身边的朋友看,绝大多数人还是将万科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层治理制度视为该公司巨大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信无论大股东是华润还是宝能,不会漠视之。

突然想起了绿城的创始人宋卫平。央企中交集团入主后,宋卫平仍是联席董事长,但他更多是作为绿城的象征符号存在,毕竟这家企业烙下了宋氏太深的个人印痕。而实际上,中交派驻的董事正在逐步掌控绿城的话语权。

不会太久,宋卫平将脱离他创建的绿城。那么,没有宋卫平的绿城,还是那个绿城么?同样的问题已有无数人追问,没有王石的万科,还是那个万科么?其实,更好,更坏,或者如旧,不过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的无聊呓语。历史不会回头,日子天天要过,又有哪一条路是你我指导下行走的呢。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李一戈;编辑张立伟;更多独家内容请下载21世纪经济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