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发布,首次设立歇业制度允许公司适度休眠
8月24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在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熊茂平对这一条例做了介绍。熊茂平表示,《条例》共六章,五十五条,主要对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管理进行了统一规定。这是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各单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优化和统一,确立了我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熊茂平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是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和拓展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完善更加成熟定型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性制度的迫切需要。
记者关注到,条例首次设立了歇业制度,允许公司适度休眠。条例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而遭受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与职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并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为维护交易安全,登记机关向社会公示歇业期限、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等信息。为避免休眠公司异化为“僵尸企业”,歇业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对此,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市场主体受到疫情的影响,暂时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但是仍有比较强的经营意愿和能力,为了解决相关的问题,也为了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条例》借鉴域外的相关制度,并结合部分地方前期试点经验,建立了市场主体的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的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
杨红灿说,目前,已经开展歇业试点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宝安区,自今年3月启动试点以来,已为11家市场主体办理了歇业登记,主要涉及到跨境电商贸易、商务服务、科技类等行业领域。建立歇业制度,目的就是为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一个缓冲性的制度选择,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有利于助企纾困,也为我国出台相关的帮扶政策措施提供制度基础。
杨红灿介绍,《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的一项信用监管制度,是企业存在未按时年报或者公示的有关信息,公示信息隐瞒其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形时,市场监管部门就会将有关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进行公示,提示风险的信用约束措施。相较而言,歇业是市场主体的主动行为,经营异常名录是市场监管部门对存在经营异常情形企业的信用监管措施。
杨红灿补充:“对歇业的市场主体,《条例》明确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登记机关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示歇业期限、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等信息,通过公示加强对歇业企业的社会监督和信用监管。歇业备案是《条例》规定的法定事项,市场主体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没有备案的,登记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
杨红灿还提到,《条例》要求,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与职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市场主体的歇业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在歇业期间开展经营活动的,就视为它恢复了营业,市场主体歇业期间,可以以法律文书送达地址代替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条例》同时规定,市场主体在歇业期间开展经营活动的,视为恢复营业,要求市场主体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强化歇业的信息公示和社会监督。
杨红灿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贯彻落实《条例》规定,及时回应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形成“组合拳”,做好歇业制度落地落实相关工作,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